員外: 又稱員外郎,是古代的一種官職名稱,正取之外的增設職缺。在三國時代、魏晉初年都是設置給皇帝的侍從官,南北朝後有員外司馬,到了隋朝時期官階提升,在尚書省二十四司內各司次官。清朝時期除了原有的員外外,在理蕃院、內務府、太僕寺也都有員外這個職位。不過為什麼現在都把員外指為有錢人代名詞呢? 明清以後員外變成一種沒有實權的閒職,只要是個大地主或者有錢的商人等等都可以用捐銀兩取得這個名稱,所以後來大家都說員外=有錢人。

司馬:是一種古代的官職,在西周開始有司空、與司徒,主要掌管軍政,需要常常統兵出征的大將軍喔~不過不同朝代司馬的官職也常常不同,春秋時代有左司馬、右司馬;戰國時代司馬是軍醬或軍師;漢朝時候把司馬職位改成太尉,魏晉南北朝~宋朝司馬是軍府的官職,我想姓司馬古代曾經家裡當官的意思吧~

貝勒:古裝劇裡我最喜歡貝勒,因為都很帥~ 其實貝勒是金人 (就是中原外面的那個金人) 的部落酋長意思,稱<孛堇>、<勃極烈>,複數時候就是<貝子>。在清朝努爾哈赤時期有大貝勒(次子代善)、二貝勒(姪子阿敏)、三貝勒(五子蟒古爾泰)、四貝勒(八子皇太極),以月輪流執政處理國家大事,也因此取代了五大臣的議政制度,感覺像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。隨著朝代演進,到了清朝貝勒爺領軍出征、奮勇殺敵,在政治、權貴、經濟等各方面都擁有特權,最後變成一個爵位名稱,就是電視常看到玩世不恭不學無術的貝勒吧~

大赦天下: 古裝劇裡尤其是什麼芝麻官類的很容易特赦,總覺得好扯喔~ 原來電視不是亂演的,在秦莊襄王時期大赦天下,早期秦始皇嚴刑峻法從不赦免罪人,但是到了漢朝因為要見賢思齊就學任大赦天下,舉凡皇帝踐祚、上帝冠、改元、郊祀、立皇后、立太子、祥端、巡狩、封禪還有天有異象時候都可以特赦,眼花撩亂對吧~ 沒錯!!!! 根據漢朝紀載總共182次,平均2.24年就大赦一次,但最誇張的還是魏晉南北朝中的南朝,平均1.22.年一次普天同慶---->大赦天下。由於打勝仗、皇帝娶妻生子 一堆亂七八糟大赦顯示自己很仁愛百姓的形象作法導致犯罪增加吧~ 後續集權皇帝基本上很有權力的都沒這樣玩了,那不就殺了人選對時間,不要碰到秋決都可以出來繼續混。

衙門:大人啊,冤望阿~ 一開始是軍旅營門的軍事用語,是一種官署的稱呼。古代常常用野獸鋒利的牙齒、爪等放在軍營門外,炫耀軍事能力就被人稱做<牙門>,應該是太多牙齒在門外了吧~ 因為誤傳久了就變成衙門,後來就正式成為官署的代名詞了。

走後門:這個名詞由來個人覺得很特別,引用南宋學者羅大經:今若直前,萬一蹉跎,退將安托?要需留後門,則庶幾進退有據。{出自:鶴林玉露} 其實是台語的<人情留一線,日後好相看>,會有貶抑是因為宋朝一群藝人在宮廷時的表演,利用朝廷宴會表演諷刺一名權貴。劇中,一名跋扈貪官遇到下屬請奏:如何處置當今國雇發下的舊朝一千貫奉錢? 貪官若有所思說:走後門。 就是說部屬們,錢抬進來走後面的門啦~ 然後就被廣泛使用於 "為達目的,不擇手段" 。

三姑六婆:相信大家一定知道有三種姑和六種婆,指是說不出來而已。三姑:道姑、尼姑、卦姑。六婆:牙婆、媒婆、師婆、虔婆、穩婆。看得懂就不多解釋,牙婆簡單說就是人口販子,也有賣小妾的;穩婆就是接生小孩的;藥婆賣安胎藥和墮胎藥的;虔婆是老鴇或賊婆;師婆就是畫符的不難懂了,簡稱巫婆~ 但是我不懂的是三姑不是六根清淨怎麼變成嚼人舌根了~

步搖:簡單說就是一種髮飾,走路會搖搖搖叫做步搖。不過上我想起一齣古裝劇<宮心計>,原來裡面那個太后想要那個"點翠嵌珠鳳凰步搖"竟然是真的,歷史課這麼有趣就好了~

肥胖:古代說肌肉多、皮下脂肪厚的人就是肥,動物也可以用"肥"字;胖一開始是指 在兩肋骨旁邊的半體肉就是胖,後來人覺得說人肥太沒禮貌了,所以用胖。那以後說人家胖比較有禮貌嗎?

儲蓄:儲蓄是一個好習慣,但是你知道為什麼叫儲蓄嗎? 儲就是儲藏,蓄就是牲畜,眷養牲畜就是儲蓄好習慣的開始,現在人大多指錢錢到銀行的意思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Wes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